“阿婆早晨,吃早餐没?身份证带了吗?体检表拿好哦。”一大早,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道金峰园社区的社工服务站就热闹起来,社区年逾65周岁的阿公阿婆们8点不到便开始在这里排队体检。一群身着黄色马甲的义工穿梭在队伍中,为老人悉心服务。他们彼此相熟的问候和笑声交织成忙碌而温馨的画面。
这群义工来自金峰园妈妈志愿者协会,社区居民习惯称她们“爱心妈妈义工队”。义工队成立于2010年,是联和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黄埔区联和街道通过社区居委、社工、下沉干部、居住地党员、志愿者等多方联动,建设多元共治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微心愿、小组帮扶、公益培训班、义剪、义缝……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群众难题得解,居民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反哺社区。
基层社区的长期努力犹如一座桥,实实在在地把居民和社区公共事务连接起来,形成了居民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闭环,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更近了,文明新风尚的氛围也更浓了。

五湖四海的爱心妈妈
乡音不同情谊无二
“排队的叔叔阿姨们耐心等待,体检全部做完的请网这边走。”在体检现场,“爱心妈妈义工队”领队邱小华将社区准备好的牛奶和面包递给还没吃早餐的老人。今年65岁的邱小华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义工队的发起人。
据了解,2009年,邱小华搬到金峰园社区。当时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人热心的她便主动组织发起一些活动,时间久了,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义工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邱小华说,做义工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与这群“爱心妈妈”交流,会发现来自五湖四海的她们依旧操着乡音,但并不妨碍她们葆有同样的热心肠。金峰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范会明介绍,目前金峰园妈妈志愿者协会现有成员20名,多为同子女迁居广州,空闲之余热心于社区的大事小情,常为敬老院、住院的居民送去关怀,甚至在防疫一线也有她们的身影。
“爱心妈妈”的无私奉献,社区居民李阿姨看在眼里。“每逢重大节日,她们就拿着东西上门慰问。”年逾七旬的李阿姨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记性也不好,长者饭堂的饭忘记取了,社区的电话马上就打了过来,还问我的身体状况。有一次我头晕,她们就帮我把饭直接送到家里来了。”
李阿姨说,儿子在另一个小区置办了新房,想把她接到身边,但她拒绝了。“我是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个社区”,说到这李阿姨有些激动,“在金峰园社区生活多年,心早已扎根在这里,社区的居民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说走就走哪有那么容易。”
“爱心妈妈义工队”是联和街道社工服务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联和街道自2010年成立联和街社工服务站以来,秉持“社区为本、家庭为重、社区为家庭保驾护航”的理念,已服务居民超32万人次,孵化社区组织38个。本科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刘雅玲于2017年加入联和街社工服务站,在她看来,街道的社工服务真正地渗透到了社区基层,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让身为社会工作者的她实现了自我价值。
神采奕奕的耄耋老人
社区如家鱼水情深
在距离金峰园社区不远的龙华社区,每到周六下午,居民饶叔就准时在楼下摆好摊位,往往摊子还没摆好,前来理发的老人们就排成了队。

饶叔全名叫饶玲进,今年已81周岁,他和79岁的老伴郭玉香组成“夫妻档”。“我们从2014年10月18日开始,每周六在小区为居民免费理发”,郭玉香把这时间记得十分清晰,她说,至今夫妻俩坚持了近8年时间,从没间断过。
饶叔过去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毕业的他是位高材生,即便退休多年,维修技艺丝毫不生疏,邻居家有电器损坏,饶叔每每都欣然帮忙,常说的就是四个字“举手之劳”。自大学时,饶叔就学习理发,如今几十年过去,这门手艺依旧娴熟于心,也让饶叔成了龙华社区的“红人”。
一年365天,8年大抵超过416个周六,究竟为邻居剪了多少次头发?饶叔自己记得不太清楚。妻子郭玉香说4000多次应该有了,她展示了家中保存的一本稍显破旧的笔记本,工整的字迹一条条记录着多年来饶叔为邻居理发的这份坚持。笔记本每一页的页角都印着红色的党徽,饶叔珍藏了许多年。

据了解,饶叔夫妇都是老党员,郭阿姨还是社区学雷锋志愿队的队长,夫妇两人参加了很多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经常上门给长者和行动不便的邻居剪发。
“在最困难的时候,社区伸出了援手,让我们很感动。”饶叔说。饶叔的女儿患有残疾,社区帮他一家申请了补助。不久前,社区还发动党员志愿者参与“微心愿”项目,为饶叔女儿购置了一块电话手表,方便女儿外出时与饶叔联络。每周还会有社工上门给饶叔家里做清洁。
“社区把关怀给到居民,居民也主动提供服务反哺社区,这样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龙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许淑媛说。
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需。龙华社区常住人口有约7500人,3-12岁年龄段的儿童约1100人。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假期,社区携手联和街社工站在社区内开设了面向孩子们的公益兴趣班。
龙华社区党总支委员杨文雅说,公益兴趣班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开展兴趣类、体育类和主题小组类的课程,授课不收取任何学费。今年已经是第4期公益兴趣班,计划开展8-10类课程,每节课人数10-15人。看到公益兴趣班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实在便利,一些社区里的退休教师也主动加入兴趣班教师的行列中来。
“公益兴趣班在小区里很受欢迎。孩子在假期里不再沉迷于电子产品,在公益兴趣班里学到知识,收获友谊,社区内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居住在龙华社区的家长万女士说。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孙旭东 范敏玲 肖昆华
图片:通讯员提供
【作者】 莫郅骅
南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