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6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与国际传播前沿对话”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来自国(境)内外高校和业界等包含6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在内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广州,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及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传播“广州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本次活动由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联合主办。活动上还举行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创作与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湾区的故事,需要把网络技术、媒体语言、生产内容三方面进行融合。华南理工大学创办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基于面向未来的新媒体技术为基支撑,以内容加工为决胜力,“我们有信心在这样的加持下,与市委宣传部以及各网络新闻界的同行一起讲好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原所长丁亚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树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等学者论述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我国国际传播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从影视创作、计算传播等角度提升讲述中国故事质效的策略与方法。
除主题发言外,活动还开设了打造国际传播“广州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两个专题对话。各路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传播的时与势、粤港澳大湾区对外传播的挑战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的目标和方法初探、以纪实影像打造国际传播“广州模式”等话题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进行了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湾区的故事,需要把网络技术、媒体语言、生产内容三方面进行融合。华南理工大学创办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基于面向未来的新媒体技术为基支撑,以内容加工为决胜力,“我们有信心在这样的加持下,与市委宣传部以及各网络新闻界的同行一起讲好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李晓昕
【作者】 王美苏,李晓昕
南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