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最为宝贵的土地资源。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仅要守住耕地数量,还要提升耕地质量。
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南都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下,广州市一直坚持“量质并重”。目前,在“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基础上,广州市正在推进2020和2021年度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工作,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据了解,自2012年起,广州每年度均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升耕地保护水平。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已在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应用,支撑了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新要求,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广州市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工作推进,以切实摸清耕地资源质量家底。
立足于耕地资源安全和健康管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在耕地地形、地类和土壤条件等原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指标基础上,广州新增了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耕地生物多样性指标主要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和种类,其越多,表明农田生态系统越平衡,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反映了自然地理格局、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条件、作物熟制和耕地利用现状六个层面,以此建立的不同耕地资源条件及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成果,为优化耕地利用空间布局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低产田的提升改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撑。
据悉,按照一年“一更新”、三年“一监测”的机制,广州市将持续跟进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的年度更新与监测工作,保持成果的现势性,形成广州耕地监督保护的新抓手。
【作者】 莫郅骅
南都广州